深圳一家锂电池供应商,加紧海外布局。
10月下旬,科达利公告称,拟投资不超过6亿元,在马来西亚建设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
科达利是锂电池结构件厂商,在这个不起眼的市场,其市占率为国内第一,定点客户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松下、LG等。
来自宁波的创始人励建立和励建炬兄弟,白手起家,已在瑞典、匈牙利、德国、美国建立生产基地。
据最新胡润富豪榜,哥哥励建立身家65亿元,弟弟持股比例约为其兄1/3,据此推算,两人身价合计约90亿。
为了配套客户需求,兄弟俩正在奋力扩张海外版图。
1
布局全球
励氏兄弟扩张海外市场,可谓顺势而为。
科达利的电池结构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储能、3C消费等领域,靠配套上游客户做大做强。
近些年,上游电池厂加速全球化布局,催生了零部件产业链的配套需求。
“作为电池结构件龙头,公司会配套客户的需求做相应决定。”公司对投资者表示。
此次投资马来西亚,励氏兄弟将建设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作为在东南亚国家的业务窗口。
此项目建设期约36个月,全部达产后年产值约13亿元。公司未透露该项目的配套客户情况。
在励氏兄弟带领下,科达利密集投资海外。
今年4月,宣布投资4800万美元建设美国基地,将生产动力和储能电池精密结构件。
项目仍在筹备中,预计全部达产后,年产值约7000万美元。
兄弟俩已在德国、瑞典、匈牙利等地陆续投建项目,预计明年起,欧洲三个基地能产出十几亿元。
其中,瑞典基地和匈牙利一期已经投产放量,匈牙利基地配套三星SDI,瑞典基地配套Northvolt。
已在德国基地获得宁德时代(德国)定点生产,尚未大规模起量。
据披露,当前在全球拥有16个生产基地,其平均产能利用率为60%—70%,客户涵盖知名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汽车制造企业。
科达利有关高层透露,正在考虑海外上市时机,不过,其海外业务规模尚不大。
上半年,海外收入达2.95亿元,仅占总营收5.42%。有研报分析称,随着海外客户逐步上量,盈利可观。
2
以价换量
目前,励氏兄弟的基本盘还是在国内,国内营收占比超九成。
上半年,他们自筹资金不超过12亿元,在深圳市龙华区投建“新能源电池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项目”,扩张国内产能。
据《21CBR》统计,2020年至2023年,科达利通过发行股票及债券等方式,募集了约64.29亿元,承诺投向惠州、福建、江西等11个地方项目,目前大部分未完全投产。
在深圳打拼多年,励氏兄弟平稳度过多个周期。
数据显示,2022年,科达利的锂电池结构件的市占率达24.6%,在国内排名第一。
只是,锂电池的技术路线在迭代演进,无论是逐渐兴起的半固态和全固态锂电池,还是钠电池、氢能源电池,都在齐头并进,为公司的后续研发带来不确定性。
过去一年,更大的变化在于,头部车企加大新技术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方案)的投入,比如特斯拉的CTC、比亚迪的CTB,意在提高整车续航和降低成本。
在此趋势下,新能源车的结构件使用量会减少,影响科达利的生意。
近期,励氏兄弟回应了市场对潜在挑战的担忧,称“已跟整车厂、电池厂有很深入的交流,在新技术配套上也相对领先。”
锂电池产业链条长,科达利溢价尚可,净利率维持在12%左右,只是也开始承压。
过去两年,电池市场竞争激烈,不少厂家采取降价、拓展海外客户等方式维持盈利。下游供应商面对成本刺客,只能以价换量。
锂电池结构件在锂电池成本中占比约为10%。科达利承认,其电池结构件每年有一定幅度的降价。
“在配合客户降价的同时,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注重提升成本控制和效率、开拓海外市场。”励氏兄弟对投资者表示。
3
放手一搏
碍于结构件生意的天花板,单凭出海来拉动规模,励氏兄弟也有远忧。
励氏兄弟的发家之路,伴随着两次重要转型:一是切入手机锂电池结构件市场,二是瞄准时机进军动力电池领域。
多年的研发和生产经验,让兄弟俩敏锐地洞察到,当前的机器人行业大有可为。
今年9月,兄弟俩拍板,决定与伟创电气、盟立自动化,成立合资公司,主营精密机械零部件、机器人关节、控制器、驱动器、减速器等关键组件制造。
其高层多次推介机器人业务。
4月,其参与投资设立深圳市科盟创新机器人公司,拓展人形机器人关节部件业务。
“会持续围绕主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力度,加强现有客户合作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客户和新项目。”
科达利方面表示,投资机器人行业,基于看好工业领域发展前景,拓展公司第二发展曲线。
近些年,励氏兄弟努力维持着平衡增长。
一方面,研发支出和投资持续扩大,另一方面,截至9月末,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7.87亿元,较三年前增长超5.5倍。
励氏兄弟放手一搏,若能抓住这波转型机会,其生意价值将被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