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异乡客出版社(Strangers Press)11月推出台湾短篇小说系列「假想ká-sióng」,翻译5部台湾文学作品为英文,其中包括文学翻译家许胜吉译自邱妙津的经典短篇小说「囚徒(Cage)」。许胜吉希望未来还能透过文学翻译,让英语读者认识台湾更多不同面貌。

2021年,驻英文化组协助与英国当地机构讨论合作,与台湾文学馆共同推动外译计划,执行为期3年的人才培育。计划包括举办翻译工作坊,并从工作坊学员中挑选合适人选,于今年推出台湾短篇小说系列,许胜吉便是参与的学员之一。 许胜吉毕业于静宜大学英国语文学系,并获得英国萨尔佛大学(University of Salford)英文文学硕士,之后居住于曼彻斯特(Manchester),并担任教职教授英语、文学、语言学等课程,以及培训英文教师。

许胜吉翻译过多部短篇小说,包括林佑轩 「女儿命(A Daughter)」、合译徐誉诚「紫花(Violet)」,以及与加拿大诗人共同合作翻译的台湾汉诗八首(Eight Taiwanese Poems: A Collaboration)。

「囚徒」曾获第一届中央日报短篇小说首奖,也是邱妙津首部得奖作品。许胜吉坦言,得知要翻译邱妙津的作品时相当受宠若惊,因她多部代表作「鳄鱼手记」、「蒙马特遗书」都已经被很厉害的译者翻译成英文版。

许胜吉指出,邱妙津此部作品原文在描写现实与虚幻中跳耀、有些段落的句子相当长,让他感觉有些难以掌握。但他认为,翻译更像是「再造」的过程,译者的主观性相当重要,需要选择简化与保留的部分,才会让文章在英文语境下成立。

被问及外译文学常被质疑与原文有所出入,好比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的作品「素食者」,这部书在美国发行的英译本,就被认为译者翻译错误与过度延伸。

许胜吉则提出他的看法,翻译是要让另一个文化背景下的读者了解并接触,他以台湾以外地区经过调整的「珍珠奶茶」为比喻,说明翻译也需要顺应当地文化做出调整,才有机会让另一群读者理解并接受。

此外,许胜吉表示,虽然已在英国生活20余年,但在台湾文学外译工作上不见得会有相当的语言优势。许多在台湾从事文学翻译的工作者能拥有的人脉与资源,也不是住在国外能比拟的。

他更说,在教书多年后,他希望能够在教学外的领域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才决定到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攻读文学翻译研究的博士学位。而选择文学翻译,是出自一份对语言和文学的热情。

许胜吉说,在英国观察到市面上鲜少看见台湾作品,从事台湾文学翻译的人也相对少,中译英作品以中国文学居多。自己当时就读文学翻译研究时,指导教授是位英、法、德文的文学翻译及学者,对于中翻英的语言比较及翻译技巧,大多还是靠自己摸索。

他也表达自己对本土文化的关注,特别在翻译过程中将原文提到猪脚面线时,巧妙利用前后文提到好运等情境,帮助英语读者理解台湾文化中「吃猪脚面线会带来好运」的习俗,并把「面线」一词直译为台语的罗马拼音「mī-suànn」。

值得一提的是,许胜吉说自己译过多部同志文学作品,并观察到目前外译的文学作品,主题大多围绕相似主题。他认为这是台湾很重要的一面,但同时也希望展现出台湾文学更多元的面貌,而非局限于特定主题。

他表示,未来希望有机会翻译与民间信仰和宫庙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和以台语书写的文学创作,推广台湾本土文化给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