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中国新一轮牛市意外来临,一周时间能挣多少,猫哥身边做期权的朋友,已经挣了几十倍,当然这玩意风险太高实在不适合普通人,但当天的午盘,猫哥也提醒大家,不知道买啥,先干券商,而且这一轮的大趋势是港股先发动,然后A股爆发。
但到了9月30日,还有人问,能不能买?只能说,问出这句话,这波钱基本就挣不到了。
能理解,过去熊了两年,很多人账户亏了80%、90%,牛市一夜来临,很多人是没做好准备的,从资金到心理。
A股不开盘,但港股正常营业啊。
10月1日,港股休息,2号正常开市,然后就疯了。
恒生指数涨了6.2%,恒生科技指数涨了8.53%。
个股更加疯狂,有26只个股单日涨幅超过100%,中国金融投资管理涨超730%,盘中一度涨近10倍。另外,华融金控、首都创投均涨超400%,还有多只个股单日涨超200%。
其中内房股贡献过半,13只个股收涨超100%。其中,融信中国最终涨超397%,绿地香港涨超172%,雅居乐集团涨超160%,世茂集团涨超153%。
这是什么行情呢?就是抢筹的行情,外资正在中国全面“抢钱”。
只能说,外资对于这一轮的牛市,理解更到位、下手更果断。
我们今天这个短文就是要说明这轮牛市到底是啥原因。
从外围看,美国掌握着全球资金的水龙头,我们很多时候说他收割全世界,其实就是为了更形象一点,美国的所有政策肯定是以自己舒服、保住美国第一为首要出发点,如果能从其他国家收钱帮助自己渡过难关他也是很乐意看到的,所以误伤小弟,他不在意,要是能打击老二,他更开心。
最早大家预期3月降息,没降,预测6月份降息,也没降。
老实说,我们是挺难受的,因为政策空间被压缩了,更主要的是,股市非常惨,中国资产被压制的太狠了。
但自己肯定最了解自己,2023年5月GJD开始逐渐买入股票,随后一年都是漫长的建仓期,从3400点买到了2800点。
在这个过程里,外资熬不住了,他们是有风控的,跌倒一定幅度就得割肉,贝莱德不就留下了“怎么买也买不完”的名言嘛。
其实2019年之后,我们股市上大量的核心资产的筹码都在外资和公募基金手里,但这两年的这一波跌幅,外资熬不住了,公募大量被赎回,明星基金经理节操落一地,GJD拿到了足够多的低价筹码!!!
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
有了这些筹码,是不是拉高中国资产的价格,那我们受益就最大?
逻辑很简单,但这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主要就是看美国啥时候降息。
今年2月开始,A股是有一轮发动的,持续到了4月底,感觉都是在赌美国扛不住了,随时可能降息,结果美国硬挺着没降,所以从5月到9月19日美国降息前,我们的股市又跌了10%,很痛苦,其实不光散户难受,GJD也难受。
好在美国最后憋不住了,中国的机会来了,本来大家觉得会出个手雷级别的利好政策,结果来了个核弹级别的。
为什么呢?必须抓住窗口期啊。
允许银行的资金去炒股,这是历史上头一次!你想想,如果外资和公募拿着最大的筹码,会出这样的政策吗?那不是拿自己的养老金给他们送礼吗?
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大量筹码都在GJD手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实在亲戚和好朋友,那这时候把股市拉起来,谁最受益?肯定不是外资、公募和那些把钱润到美国吃利息的人啊。
更何况价格一起来,就会对外资产生虹吸效应,大把资金进来,获利最大的还是国家。
这才是这轮牛市的底层逻辑。
很多人说这是一周牛市、一月牛市,还有人9月25日就劝人清仓的,只能说这些人真么看懂这背后谁是大赢家。
所以说外资真是挺厉害的,纠错很强,之前被逼空,现在立马掉头疯狂做多,A股不营业那就疯抢港股,这就是我们说的这一轮牛市港股先于A股的逻辑,因为他资金不受限制,交易节奏跟国际接轨,所以热钱更容易进来。
这一轮牛市,不是什么革命性技术拉动的技术牛、也不是产业变迁拉动的产业牛,也不是放大水的资金牛,这是一轮大政策牛市,而且是上面拉了央行来背书的牛市,更直接的话不好说了,懂的都懂。
这一轮牛市到目前为止,最大的特点就是骂街的人太多,因为踏空的太多了。
过去两年太多人把钱存了五年的定存,太多人把钱拿到香港买了跨境理财通,更多的钱直接去了美国,买房的买房,炒股的炒股,最差的也要存银行,所以这些钱基本都跟过去一周的行情失之交臂了。
十一黄金周对很多人来说,就是筹钱的时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辈子能遇上一两次得那种比较少见的机会,我身边的人5万已经博出了500万,所以节后一定会有很多的报复性买入,这一轮的牛市真的不用怀疑了,我预计在美元降息的两三年周期,都是A股的上升期。
但是!
牛市亏钱也是概率很高的事情,因为获利盘有止盈的诉求,更主要的是,大政策释放了8000亿专用于股市的资金,还没进来,大概率就是之前的底仓获利了结,股价下跌,然后抄底。
牛市第一阶段就是大街上呲水,手快盆子大你接到的水就多,比如券商。
但第二阶段会有回调,会有波动,但也会有更多资金进来,这个阶段更考验技术,也是最容易出大牛股、大妖股的时候。 原文地址:https://news.creaders.net/china/2024/10/02/2780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