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早报》传媒集团

访问手机版

当前位置:主页 > 民生 >

内蒙包头原村支书韩喜柱的任职经历引大众点赞

来源: 华夏民生网 时间:2020-12-24 21:30 作者:admin 浏览: ->手机浏览此文章

图为原和平村党支部书记韩喜柱为村民授课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韩喜柱在和平村已经工作了53年,这期间,韩喜柱当过出纳、保管、统计、民兵营长、团支部书记、副主任、主任和党支部(2000年晋升为党总支)书记。在和平村这块土地上,韩喜柱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了沟沟坎坎,感受了悲悲喜喜。正所谓“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没有谁能够真正理解。

1981年11月17日,哈林格尔乡党委书记陈治国、副书记杨锦福和党办主任李四虎下各个大队督导换届选举。在南排大队龙银所加工厂院内,南排、和平两个大队的党员代表一起学习了党章及换届选举的相关材料,经过无记名投票,韩喜柱高票当选为和平村大队党支部书记。之后的36年里,韩喜柱带着和平村的广大党员、群众,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到包产到户,从发展庭院经济到大办乡镇企业,从盖房出租到征地搬迁,和平村由穷变富,韩喜柱也从青年走向暮年。韩喜柱每一天处理大小10件事,一年3650件事,十年36500件事,36年131400件事,为和平村喜悦、忧伤、激动、烦闷、荣耀、愤怒.…见证了她凤凰涅槃般的变迁,掀开了她辉煌壮丽的发展篇章。

图为韩喜柱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证书

韩喜柱深深地感受到村党总支书记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也深知,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村干部是党委、政府联系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村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工作的大局,特别是在当前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形势下,能否实现全村和谐,是考核农村干部能否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指标。如何实现全村的和谐,做好村里的工作,是韩喜柱这么多年来始终思考、探索的问题。

作为村党总支书记,第一,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把群众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二,要有协调班子成员,上下级、群众等各方面关系的能力,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第三,要有健康的身体,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保证自己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第四,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

当今时代,科技高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会后。最后一点韩喜柱深有体会。当一名村里的主要领导干部,如果不学习,思想就会缺少灵气,讲话就会缺少底气,行动就会缺少朝气,工作就会缺少锐气,学习党的大政方针、农村发展的先进经验,才能与时俱进,把握农村发展新思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带领村民致富,让村民真正受益。

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扑下身子为群众办事,是农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总支书记的本分,韩喜柱每年都要根据群众的意愿,办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身边的变化,这也是取信于民、融洽干群关系的根本途径。随着和平村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如何解决失去土地的农民的生活和就业问题,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就是党总支面临的有关民生的具体问题。正确认识和主动适应新形势,是韩喜柱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这就要求村干部要加强学习,坚持以党的理论为指导,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认识问题,做好本职工作;要养成关注大局、思考大事的习惯,及时了解国内、区内的大事;要多关注与农村发展有关的政策,多学习与农村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技术和信息,多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要全面结合本村实际,形成清晰的工作思路和行之有效的措施;要善于将当地的工作与全局工作联系起来思考,站在全局的高度分析和把握问题,科学筹划本地的各项建设,使工作的每一步、每一个方面都与时代要求相适应,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一个人办不了的事,必须多数人办,但多数人必须如一人,才能办好这件事。这也就是说,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要有一个完善的领导班子来相互配合,要靠支部书记将班子成员协调、凝聚在一起,发挥各自的长处,齐心协力,这样工作才能做好,才能发展。目前和平村共有党员211名、团员56名,有9个党支部,团组织、妇联、计生、综合治理、物业管理、土地规划等组织机构都已经健全。韩喜柱曾说:“工作中要讲民主。要和班子成员平等相处,坚持多碰头、多沟通,决不能认为自己当着家就一人说了算,把自己凌驾于班子成员之上,游离于集体决策之外,把村‘两委’当成摆设。”

图为上世纪八十年代韩书记去乡里开会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生产发展。要求村干部要学习市场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基本知识,正确把握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用活用足上级政策和本地资源,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韩喜柱积极探索、组织人员前往华西村、南街村等地进行参观考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出“先安置,后保障,再致富”的发展三步走,首先让失地农民“居者有其屋”,确保村民不因住房问题影响生活质量,“统建还房”“统建补店”,确保还房补偿到户、到人。和平新苑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良悦小区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2015年,安置刘二村村民的联迎小区全部完工,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经过全体村民签字同意后,采用公证处参与抓号的方式,每三人分配一套楼房,至此,全村村民全部住进了新楼。此外,和平村在140亩土地上建设了2.2万平方米商业底店,已安置1076人就业,人均底店面积近50平方米。根据房屋位置、预计依靠出租底店,村民年人均收入在1.3万元以上,可以解决村民维持生活的基本费用。

和平村一改过去一次补偿土地补偿金的做法,变一次补偿为终生保障。目前和平村已征用土地8050亩,补偿金共计60多亿元,村委会建立了长效机制,科学合理地使用和管理土地补偿金,目前主要支出土地补偿每亩4万元,其余准备用于保险基金以及发展集体经济的预用资金,建设超市、餐饮、宾馆等商业项目,从而让“死”钱变“活”、“小”钱变“大”,实现土地补偿金的多次增值,让失地农民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图为授予韩喜柱发展经济先进个人荣誉证书

在熟悉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基础上,韩喜柱紧密结合本村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凭借着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知难而上、锐意进取,确保各项政策和任务落到实处。工作中韩喜柱注意工作方法,善于把科学精神和实干精神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群众意愿,讲求实效,突出工作重点,在众多的任务和复杂的事物面前,善于分清主次,明确主攻方向,以点带面,促进工作整体推进。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韩喜柱一直处于农村工作一线,发现矛盾、排查纠纷、解决复杂问题也是他日常必要工作之一。

图为韩书记主持工作会议

常言道,没有走不到的路,没有用不着的人,这句话虽然通俗,但富含哲理。一定要把眼光放远一点,韩喜柱说:在处理与邻村的关系上,不能斤斤计较,能帮忙的一定帮忙,尤其在修路建厂占地、挖渠引水浇地及防洪等方面,都要互相提供方便。

面对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时,要树立致富不忘乡亲、无私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要随时随地为全村群众着想,处处为父老乡亲谋利,合理使用集体每一分钱、每一寸地,让有限的资源为群众带来最大的利益,把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群众富裕当作自己最大的追求。要以平常的心态面对自己的荣辱得失,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党总支书记。

几十年农村工作的经验告诉韩喜柱,只有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时常把广大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也只有把自己融入群众中,才能把工作做好,当好党总支书记。做事做官,都要从做人开始。人所追求的不应该是身份地位,不在于外部环境的认可,而应该是内在精神的升华。农村问题仍然会是国家的重点问题,韩喜柱深感自身责任重大,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韩喜柱有信心和班子成员一同带领和平村民,跟随着包头市整体发展的步伐阔步前进!

原文链接:http://www.jjckb.cn/2020-12/02/c_139558327.htm

本月排行

民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