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早报》传媒集团

访问手机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麦琳和傅首尔,确实很像

来源: 未知 时间:2024-11-08 11:01 作者:admin 浏览: ->手机浏览此文章

麦琳引发舆论狂潮,眼尖心细的网友们纷纷变身面相学家,逐渐从这位话题妇女的脸上看到了一位故人的影子,越看越像,越看越像孪生姐妹:

“这不傅首尔吗?”

“果然拥有这种面相的人就让人喜欢不起来呢!”

“你还真别说,连说话的样子都有点像呢!”

甚至有些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帖子发出了【极限二选一】——“如果一定要在傅首尔和麦琳之间做选择,你会选谁?”

像吗?确实。

从脸型、说话的神态,再到对丈夫的苛刻,都如出一辙。就连丈夫们在节目里蔫儿不拉叽的样子也完美契合。

都算不上美丽温柔与大度,都不够讨喜,所以时隔一年,她们俩如传递接力棒般地相继成为了“不被观众待见的主妇”。

但我想说,这只是冰山一角。

她们确实很像,但真正相似的地方在于骨,而不在皮。

麦琳和傅首尔,确实很像

“我美吗?”

麦琳和傅首尔都不算普世标准里的“美女”,但相较于其他女嘉宾,她们却格外在意美不美这件事。

麦琳,大家都知道了,一大早起来就化妆,化到顾不上收拾行李,顾不上准备早餐,我都怀疑李行亮给她配的咖啡她老人家是否有空喝。

结果上了车之后,姐妹儿还在化……

化化化,化到忘乎所以,化到让黄圣依眉头紧皱。



麦琳笑着解释:我从小就知道自己不好看,所以要化啊,我如果我像你们一样,天生素颜就很好看,就不用化啊。

她笑着,尽可能表现出接受现实的从容坦然,而观者感受到的却更多是心酸与尴尬。



除此外,从节目第一期开始,她就一直很在意“胖不胖”这件事,包括她和其他男嘉宾相处时如何“没有边界感”,其实也是在自证女性魅力,过度退后和过度向前的背后往往都是匮乏。

有一说一,跟葛夕和黄圣依比,她的五官和身材的确略显普通,但也没有到不堪的程度,又不是女明星,没有人苛求她,张惠妹胖成那样还好意思开演唱会呢不是?

所以跟客观事实和他人反馈无关,外貌层面的焦虑和自卑更多源于她的内心。

无独有偶,去年傅首尔也曾袒露过自己的外貌焦虑。

行为上没有太明显的表现,但她说过这么一句话:

“我希望老刘能这么夸我,你是一个漂亮的、充满魅力的、有吸引力的女人,但他从来没夸过。”



这是对老刘的期望,也是她内心深处特别想要去确定的一件事——“我真的很美吗?我的女性魅力真的可以成为被爱上的理由吗?请你用无限的夸奖来冲走那些自我怀疑吧!”

有人说她没有自知之明,其实她是没有这个底气,没有底气才特别需要外部夸奖的洗脑。

不然的话,她就不会在对老刘表达感谢时如此自谦:“谢谢你爱上当年那个普通的我、相貌平平的我。”

“我本来就很美”“我其实很有女性魅力”,是她们脑中并不存在的信念,也是她们努力想要补上的亏空。

无关虚荣,当然也不是所谓的“丑人多作怪”,而是心中的某个伤口在病急乱投医般地寻找一味速效药。



以有用的方式活着

麦琳和傅首尔们力证“我很美”的背后是长期被当作工具使用的不甘,是个体完整性持续被切割的呼救。

先看麦琳,第三期播出后,大家都对她毫不关心李行亮精神世界这一点深恶痛绝,那么请问,李行亮就关注麦琳的精神世界吗?他如果打心底想找soulmate,为什么可以心安理得地跟“俗气”的麦琳过了这么多年日子?

相较于被看到和被理解,他更需要的是被照顾。

年少失去双亲,他需要一个类似于家的东西去倚靠停泊;他对妈妈存有愧疚,所以他需要找到一个像妈的伴侣,通过对她好来减少对亲妈的亏欠感。

恐惧与孤独让他双眼蒙尘,哪里来得及看到那个完整的她。最新一期不也说了嘛,他不能接受自己在麦琳心中不是第一位的,希望她对自己的关注度降一降,也是降到50%就可以了,不能再低了。



与其说他娶了一个女人当妻子,不如说他邀请这个女人配合自己演一段迟迟走不出的剧情,人设固定,使用功能在先,所谓爱与浪漫,大概只是一种后续奖励。

所以他的浪漫,仿佛在照着偶像剧剧情逐帧表演,缺点由心而发的冲动和热忱。麦琳生完二胎后,他送上一面锦旗,落款上写着“赠李家大功臣麦琳”,这可能才是戳破所有粉红泡泡让女主角心头一凉的真心话。

而麦琳呢,她当然也不是“无辜”的。

一段关系是“共谋”的结果,工具化是双向的,她也没把李行亮当作一个完整的独立个体去爱,而更多是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可怜虫”。



她习惯于做一个服务者,习惯于通过服务别人来获得自我价值感的情感模式。无奈若干年后,“可怜虫”对她的需求度大幅下降了。

她的作,是将时针拨回从前、不断证明自己重要性、好让旧模式持续运转的固执(想想那些穷日子吧,是谁在勤俭节约撑起大后方),也是被压抑的生命力破笼而出、恣意伸展的回扑(我就闹就不懂事啦,难道要让我变默默付出的透明人吗)。

什么是生命力?按照佛洛依德的理论,就是本我嘛,生物性冲动和欲望的贮存库嘛,是内驱力的根本来源嘛,什么性感、性魅力、性张力都在这个范畴之内嘛。

一个人在意自己好不好看,大概率在意的是别人能不能无所顾忌地扑向自己,而绝不是因为胸前佩戴的三等功勋章多么闪耀;一个人在意别人好不好看,大概率是在意自己能不能无所顾忌地扑向别人,而不是他家的房子大不大。

十分关注美貌,是性本能在隐隐作祟的表现。

为此而焦虑不已,是因为那种冲动在自己的生命里已经消匿很久了,可能从走在街上再也没有异性搭讪开始,甚至可能从更小的时候想要一条漂亮裙子而被家长呵斥不懂事开始……



很多网友说麦琳身在福中不知福,因为大家觉得你有钱有闲,完全可以对生活做出各种规划,比如搞搞理财(像鲍蕾),比如做一些短期内无回报但能够愉悦自我的事。

可她偏不,她非要以过往付出为筹码从李行亮那里不断索取回报,仿佛她是一个为了生活不得不付出劳动的乙方,过去好多年被身为甲方的李行亮买断了,甲方拿到了成果却因合同条款不明而不知如何分账,所以她一直催债,纠缠不休……

发现问题了吗?关键在于,她不觉得过往的付出、吃的苦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投资,她不会觉得甘之如饴、苦中也有乐,而是“我在压抑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求配合你罢了”。

本我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但潜意识被驯化已成的模式又让她不得不如此。

赵敏不会因为张无忌娶了周芷若就跟小张要青春损失费,因为男人是自己看上并追来的,恋爱的快乐也是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的,由于一直遵从本心,那么在此基础上的每一步都算得到,没有亏了一说。

而麦琳之所以会有那么强的丧失感和被剥夺感,并将另一半视为债务人,是因为她从一开始就将“我想要”的声音调到了最低,吭哧吭哧背起了另一份人生。

她有怨有悔,但她习惯了为他人而活,便只能不断要求获益者给自己买单。



傅首尔又何尝不是呢?她可比麦琳懂事多了,一直在做“正确”的事。

小时候家境窘迫,她得做懂事的女儿;长大后早早结婚生子,勤俭持家,努力奋斗,她要做小家庭的顶梁柱。

她总在担心自己能不能撑起这个家,能否应对好未知的动荡,却似乎一直没什么资格去做一个任性的女儿和骄纵的妻子。

她会渴望那种好像没有做什么具体贡献也会被宠爱的人生,轻松又潇洒。不像自己,似乎用无尽的劳碌才能交换来一点爱意。

突然不懂事地强调“我本来就很美”、要求老公夸夸“你一定美爆了”,不过是那些迟迟未被正视甚至曾被盖上丑陋大戳的欲望在发出哀鸣。



做性感的自己,比什么都强

本我发展健康的人会有一个这样的共同特质——直溜,畅通,不走Z字。想要的,直接去拿直接去追,不太会屈从心愿、迎合外部标准,哪怕那个标准看起来无比正确。

而个人完整性总是被切割、自我欲求总是被无视的孩子,他们常常会陷入一种“明明做了很多也拥有了很多,但就是觉得自己一无所有”的困境之中。

他们常常会在不同的节点发出自我叩问:努力,是为了应付恐惧;付出,是为了安抚家人。那么自己呢?

为家奉献的贤妻良母,家庭事业一肩扛的无敌女强人,那是父母、社会、另一半认可的角色,那是你演得出色的角色,却未必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当一个人早早就掩埋了内心的冲动与渴求,之后走得再远也不过是陷入迷途而已。



所以当主妇和女强人不再“懂事”,而是开始纠结于一些“无用之事”,关注功能性之外的自我价值,看起来可能不甚体面,却可喜可贺,因为那是一种关于“回家的探索”。

放下对欲望的耻感,没羞没臊地承认“老娘就是想要招蜂引蝶,就是想要做颠倒众生的万人迷”,也好过,将长期做不了自己的委屈哀怨愤怒通通宣泄到他者身上。

不论是今年的麦琳,还是去年的傅首尔,之所以不讨喜,之所以会被说苛待自己的丈夫,是因为她们内心的隐痛藏了太深太久了,明明很重要的人生课题被疏忽拖延太久了,以至于它看起来那么难解,于是她们不得不放弃在自己身上使劲儿,而采取对另一半无限索取的策略。

但有用吗?没用,一个送礼物送不到自己心趴上,一个直接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比留一手还不支棱。



已经说过了,工具化是互相的,正所谓“一个被窝睡不出两种人”,你自己都在深刻地怀疑着自己的女性魅力,对方的生命动能能高到哪里去呢?

所以这事儿还得靠自己,再华美的礼物也是过眼云烟,再精心的浪漫也可能是拙劣的模仿。不如多听听内心的声音吧,最难以启齿的那一个可能正藏着最深的渴望。

本月排行

娱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