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立陶宛总理、现任国会议员布克维休斯近日表示,尽管中国先前曾考虑恢复与立陶宛的关系,但目前情势已出现转变。他指出,中国外交人员已明确「道别」,近期无意与立方恢复关系。
立陶宛先前退出中国主导的中东欧「17+1」合作机制;2021年底立陶宛设立台湾代表处后,中国对立陶宛祭出外交与经济制裁,并将双边外交关系级别由大使馆降为代办处,与中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立陶宛媒体Lrytas报导,布克维休斯(AlgirdasButkevicius)日前在国会政府质询时表示,他于2月两度与中国外交官员会面,当时北京方面似有意重启双边关系。然而,他最近接获通知,中国驻立陶宛代办处已向立国外交部表达「道别」立场,未来短期内不打算与立陶宛重建联系。
对此,立陶宛外交部长布德里斯(Kestutis Budrys)回应,立方始终致力于推动与中方关系正常化,但目前情势掌控权不在立方。他表示,中国此前调整对立陶宛驻北京大使馆的外交地位,导致立方外交官被迫离开;立方希望恢复先前正常外交互动。
布德里斯指出,立陶宛亦期待中方外交人员在立陶宛境内能依法获得外交认证与豁免权,确保双边互惠原则。他强调:「外交关系仍在,但代表层级存在困难,这并非立陶宛所致。」
针对此事,总理帕鲁克斯(Gintautas Paluckas)未发表评论。
另一方面,前立陶宛国会友台小组主席、议员马尔德基斯(Matas Maldeikis,另译:马玛窦)则于社群媒体上表示欢迎中方不再主动接触,他认为与会任意限制出口的政权交往「毫无意义」。
马尔德基斯指出:「当合作条件受制于共产党的政治考量,而非市场规则时,所谓的风险管理就是持续处于被勒索的状态。」
立陶宛国会议长思科威尔内里(Saulius Skvernelis)先前也坦言,立陶宛难以恢复过去的双边关系,但与其他欧盟成员国维持一致的正常外交关系仍属可行。他表示,中国在俄乌战争中明确支持俄罗斯,使局势更为复杂。
立陶宛总统国安首席顾问马图利奥尼斯(DeividasMatulionis)则持较为务实态度,认为在特定领域,双方仍有可能恢复部分关系,尤其是经济层面。
前立陶宛总统格里包斯凯特(Dalia Grybauskaite,另译:葛宝斯凯德)直言,立陶宛不需要为支持俄罗斯的中国付出外交努力。她提醒,中国曾参与俄罗斯在莫斯科举办的「胜利日」(Victory Day)活动,并持续提供各类协助。
格里包斯凯特也针对先前总理帕鲁克斯称与台湾合作未达预期的言论发表看法。她表示不应对双边关系抱持不切实际的期待,且透过台湾与亚洲其他国家如南韩加强合作,仍具战略意义。
原文地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8807432?from=edn_subcatelist_cate